【现代快报】全方位展示文物,这群大学生研发出AI机械臂
发布人:汪涛  发布时间:2025-04-29   动态浏览次数:10

   当千年文物遇见智能科技,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将会焕发怎样的新活力?近日,由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戴乐菲带领的大学生创新团队,与扬州市双博馆达成合作,将自主研发的“灵眸智臂”智能机械臂系统应用于文物展示。这一跨界融合项目通过精准操控与智能交互,使文物的细节变得“触手可及”,为观众创造了一种沉浸式文化体验。

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研发“灵眸智臂”智能机械臂

   4月28日,现代快报记者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看到了“灵眸智臂”的工程样机。只见由6个舵机组成的机械臂上托着一个亚克力盒子。“正式应用后,这个盒子就是用来装文物的。”戴乐菲告诉记者,他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现在的文物展陈比较传统,文物动不起来,因此观众无法直观全面地了解文物,“比如说文物的背部,一般都看不到”。

   在大学生团队的不断研究下,“灵眸智臂”将AI和多模态视觉融合技术接入机械臂,为机械臂安装了一个“大脑”,让它可以进行自适应精准操作。“机械臂可以在人不接触的情况下,精准展示文物的细节,这不仅提升了观赏体验,同时也确保了文物的安全。”戴乐菲说,为了让残障人士能够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他们还为“灵眸智臂”装入了语音识别、方言交互以及多语言导览功能,使残障人士能够通过语音或传感器指令与  展品进行“对话”。

 

   “灵眸智臂”通过智能化的动作编排,可以生动地对文物进行展示。观众可以全方位地观赏文物的每一个细节,并通过语音提问获得定制化的讲解服务。扬州博物馆馆长束家平表示:“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展览互动性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了更加生动的数字化资源。”

作为由学生团队主导的项目,“灵眸智臂”从技术研发到实际应用仅耗时8个月。团队指导老师丁鑫垚博士告诉记者,“灵眸智臂”成功解决了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控制、方言语音识别等技术难题,“我们期望通过技术让文化‘活’起来,让更多人体验到历史的温暖”。

   “此次合作不仅是一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检验,更是学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显著成果。”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石范锋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支持此类创新项目,激励更多学生参与科技研发,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青春力量”。

    新闻来源:https://app.xdplus.cn/xdkb/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9/127868.html?xyt=1745835720068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6057903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429号